马雪松,男,43岁,白城人,吉林亚非律师事务所律师。2011年,马雪松响应援藏号召,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及丰厚收入,志愿加入“1+1”援藏法律志愿者行动。在西藏,马雪松忍受着高原反应并经常在悬崖绝壁的危险环境下工作。
“一开始我得吸氧,不过现在基本不用了。工作站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得到楼下用桶去拎,上厕所也要去外面的公厕。”马雪松说。
23日14时许,记者见到了回到白城市的马雪松,他仍在为他人讲解法律知识。2011年7月12日,马雪松为响应国家援藏号召,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选择加入“1+1”援藏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被派遣到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比如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
“1+1”援藏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是在西藏自治区无律师或律师人才短缺的地、市、县设立“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站”,每个工作站视情况派遣1名律师志愿者和1名大学毕业生法律志愿者,为当地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马雪松的亲戚朋友一开始都为他这个决定感到不解。“我只是想尽一份力,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人们,同时,自己也能学到很多东西。”马雪松说,他的妻子也支持他的做法。
在西藏,当地人常说一句话:“远在阿里,险在昌都,苦在那曲。”
马雪松的援藏工作地比如县,便是那曲地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当地物资匮乏,生活十分困难。
马雪松的工作站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得到楼下用桶去拎,马雪松每拎一次水都累得够呛,上厕所也要去外面的公共厕所。对援助律师,司法部每月发放3000元生活费,没有其它补贴,马雪松从比如县回到白城需要4天半时间,往返路费就需要2000多元,为此,马雪松三餐经常吃泡面。
当地地势很凶险,出行及日常工作很不方便。由于山区多为盘山路,马雪松出门工作基本上都是步行。“车很少,因为路况不好,只要不太远,我们都步行。”马雪松说。
那曲距离拉萨有200多公里远,而比如县距离那曲也有200多公里,而且路况不好,马雪松每次去那曲的乘车时间都要超过5个小时。公路基本上都是盘山道,上面是陡峭的高山,下面是波涛汹涌的怒江,车在行驶中,路面不时有大石头滚下来,很危险。
马雪松称,2010年,就有一位辽宁的援藏工作人员在公路上发生意外牺牲了。为此,马雪松的心里也承受着巨大挑战,“心里有些害怕,咱们这的司机在那如果不熟悉一段时间,根本开不了车,每次经过那路段我都心跳加速。”
比如县的平均海拔约4200米,强烈的高原反应不停地折磨着马雪松,仅仅工作4个月,马雪松的头发就变得枯黄稀少,加上生活困难,他的体重由160多斤降到了130斤。由于空气稀薄,马雪松每出门一趟,都要舒缓两天,“一开始我得吸氧,不过现在基本不用了。”
有一次,马雪松在为一起特大杀人抢劫案的被告人辩护中,自己强忍着严重缺氧、胸闷的情况,靠吃药维持工作,坚持了近10个小时的庭审活动。
马雪松有理、有据、依法劝解当事人,对原告和被告双方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案件都达成了庭前调解协议,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同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此,马雪松得到了庭审法官的高度赞扬。
马雪松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忘使命,一直认真履行法律援助的职责,在前4个月的工作中,马雪松在比如县法院共受理民事、刑事案件100余件,另外,他还受理了3件当地司法局的法律援助案件。他还经常深入牧区、乡镇,为牧民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帮助,受到广大牧民的欢迎。
为进一步提高比如县政府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他先后在比如县的各级干部中举办了多场“依法行政”的法制讲座,共培训128人。
另外,他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接待群众70余人,解答群众提问120余件,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300余份。
马雪松的事迹,感动了很多法律工作者,为支持马雪松的援藏行动,帮助其解决援藏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011年11月,吉林省律师协会也号召全省律师积极为马雪松捐款,同时学习他勇于奉献的精神。
春节期间,马雪松回到了白城市。对于马雪松在西藏的艰苦付出,吉林省司法厅的领导也对此表示关注,2012年1月18日,吉林省司法厅副厅长禹治洪和吉林省律师协会会长迟日大一行人到白城市吉林亚非律师事务所看望慰问马雪松。禹治洪对马雪松援藏期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称其为“律师的骄傲和楷模”,他希望马雪松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西藏地区的法制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吉林省律师协会会长迟日大也在微博上对马雪松给予很高评价,“榜样就在我身边,英雄就与我比肩而坐!与马雪松律师相比,我很渺小,今日虽是三九寒冬,但因你而春意盎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做到了三个放弃:一是放弃繁华都市的优越生活;二是放弃骨肉团聚的天伦之乐;三是放弃了自己正蒸蒸日上的事业。生命由此而精彩,事迹由此而感人涕泪,马律师克服种种艰辛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那曲地区进行法律援助。今天来回驱车近8个小时到白城市慰问我省首位援藏律师马雪松,送去全省广大律师深深的敬意和浓浓的爱意!”